今年年初,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全新的电影企业——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运营。它以资本为纽带,由辽宁省电影公司、沈阳、大连、鞍山三家市级电影公司以及辽宁银都实业公司实施兼并、重组建成,是辽宁省电影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电影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日前,前来参加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座谈会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领导同志,称赞此举对深化电影体制改革具有示范作用。
我国的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近半个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电影发行放映的经营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辽宁省为例,80年代末全省放映单位有12063个,其中农村放映队10708个,那时全省城乡电影发行收入近7000万元,其中35毫米影片发行收入就达6300万元,可见其经营成果之辉煌。然而近年来电影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常经营的城市放映单位不足100个,农村放映队也不足1000个,而城市的电影发行年收入在4500万元左右徘徊,比80年代末减少了近2000万元。当初,全省城市经营电影的人员不足1000人;而现在市场萎缩了,从业人员反倒还增加了数百人。同时,城市电影院缺乏改造资金,设施落后,观映环境差,观众不断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个别市电影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50%以上。严峻的现实告诉人们: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此次改革首先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国有企业转制,对全省电影发行结构进行大的调整,做到精干主体,减员增效,分流富余人员。省和各市的电影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省电影公司和沈阳、大连、鞍山三市电影公司及银都实业公司实行强强联合,组建成立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全省其他11个省辖市经营电影发行的部门逐步改组为北方电影公司所属的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构。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形成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逐步向电影企业集团过渡。
目前,辽宁省电影系统已基本完成了改制和人员分流工作。省电影公司原有在职人员124人,现在只有25人进入北方电影公司从事电影发行业务,其余人员都已妥善分流,沈阳、大连、鞍山三市电影公司的人员分流情况大致相同。这使省电影公司和这三个市公司经营电影的人员由原来的五六百人精简为80人。其余11个省辖市的电影公司目前也正在进行人员分流工作。据统计,这样,全省从事电影发行的人员由1300多人精简为180人,减员为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改制时间尚短,但对繁荣电影市场,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过去,辽宁省电影公司与各市电影公司的关系是用行政区划的关系维系,本位主义的影响使一些市电影公司在管理上的漏洞难以堵塞。现在,北方电影公司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份制在省与各市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繁荣电影市场尽责尽力。过去,电影放映环节中瞒报漏报放映收入、截留片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影院还存在无票观映、送人情的“点头票”现象,全省每年因此流失的收入超过百万元。北方公司成立后,加大了管理力度,与各分公司一起采取对重点影片和黄金时段进行跟踪检查的办法,对减少放映环节中的“跑冒滴漏”、规范市场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影市场开始形成良性循环。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电影发行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6%。作为繁荣电影市场的重要举措,北方电影公司已经开始向制片业延伸,同时,对占全省80%以上发行收入的60多家放映单位,以契约或参股方式与北方电影公司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制片、发行、放映一条龙运作。
此外,加大对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力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也是北方电影公司在改革中致力解决的课题。他们通过多条渠道筹集、建立农村电影基金,在全省农村建立一批35毫米电影放映队,同有关专业部门联合拍摄农业生产急需的科教影片,推动“科教兴农”。他们还全力支持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的发展,帮助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到今年年底,辽宁省将消灭电影空白乡,实现一乡一月一场的目标。
辽宁省电影系统的改革实践再一次证明,电影要发展,出路在改革,改革才会形成新机制,才会使电影走出困境,焕发生机和活力。